參與NCKUSDGs11永續城鄉高峰論壇 發展智慧整合方案為高雄在地生活解題
昨日(12/01)下午應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鄭泰昇院長之邀,參加「2020SDGs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)永續城鄉高峰論壇」,其中的主議題SDGs11,係指由聯合國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11項「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、安全、韌性及永續性」。主辦方邀請產官學各領域專家,包含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的賀陳旦董事長、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、成功大學規劃設計學院鄭泰昇院長、成功大學建築系劉舜仁教授及邵棟綱建築師,以各自專業領域知識與經驗出發,對於「智慧城市」在高雄如何落地此一前瞻議題進行交流。
高雄追求永續發展,也認為智慧城市是必經之途,我提出高雄在智慧交通、智慧綠色輕軌走廊、智慧共享整合運具、智慧救護、智慧醫療、智慧綠能及智慧農業等領域的發展構想,也為高雄朝向智慧城市治理,陳其邁市長構築一幅以高雄亞洲新灣區為5G+AIOT實證城市規劃願景場域。
長期以來,台灣的區域發展一直有著嚴重的南北差異,對於地方政府而言,有必要仰賴中央政府於財政收支分配來平衡,再者,透過智慧城市來達成台灣的南北平衡,更是一條康莊大道。
市府團隊正在努力,也期待更多廠商的投入、一起為中小型產業升級而貢獻心力,打造一個讓市民有感、有溫度的智慧城市,那是身為高雄人的自豪,也是以居住在高雄為榮的真實生活體驗。
智慧城市不是深奧難懂的技術所堆砌出來的口號,而是一種綜合性、整體性的區域訊息化發展過程,表現於城市資源組織方式的變化調整。我們將嘗試透過公民參與的方式,深入探求城市居民真實需求,並透過政府、ICT產業及民眾的充分合作,將城市各類資源資訊,進行系統性的收集、追蹤、整合、共享與分析,藉此達成城市資源、公共服務和各種活動的有效規劃和管理,並藉由相關的經濟、社會或環境影響,進而解決問題、增強城市競爭力,吸引人才和投資。智慧城市的根本,終將回歸於市民需求—「以人為本」,而「科技」只是我們實現智慧城市的手段。
今天會中收穫與談的專家學者們,針對智慧城市議題提出的各式建言與反饋,對於高雄市推動智慧城市發展,如何擴大與產業合作、發展具有高雄在地性的智慧交通模式以及循環經濟的想法,都將是我與市府團隊共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。
智慧城市是全球化城市治理的未來性,同時也是促使政府轉型的驅動力,有效能的政府,會深化與在地大學的合作,並且透過這樣的緊密合作關係,持續調適並修正政府的決策,更具在地性、更富競爭力,同時更貼近市民需求。